兰州八门拳简介
广阔的西北大地,孕育了神奇的西北武术,历经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富积沉淀,西北武术繁衍成中华传统文化魂宝。它们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古典军事民间武艺为技术构建,以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融汇为技术主体,以彪炳古风和质朴见骨、雄浑厚重为精气神魂。流传于西北五省区的八门拳便集中凸现出区性武术特色。八门拳通过明清两代全国各地从军将士传入兰州,历代西北拳师将之与当地武术融合,吸收其它武术门派拳艺,形成为体系庞大、内容丰富、鲜明的西北特色拳种。
八门拳的形成
八门拳是形成于兰州流传于西北五省区地方拳的名称。兰州人也称八门拳为兰州拳。在近四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八门拳已经发展成一种内容庞杂,套路丰富,极具特点的拳术器械体系。随着八门拳在西北地区的流传,渐渐成为西北地区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拳种。
注; 西北地区有汉、回族、藏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萨克族、土族、满族,11个民族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省的独有民族。各民族有着不同的血性,不同血性就对八门拳有着不同的体现。它有着西北人豪爽的气魄和黄河文化印记,注;八门拳发源于兰州主要流传在黄河两岸又地处黄土高原加之多民族的融汇所以说它具有着黄河文化西北人豪爽的气魄。它变化沒测的技击内容和简捷实用的实战手法又深印着军旅文化的印记,深受西北武林人士的喜爱。注;从地理位置上看,兰州地处西北边陲,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这里既有地处边陲闭塞。兰州是扼守河西走廊的重镇,因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兰州周边成为政府设防派兵驻扎的重地。八门拳的形成主要由是全国各地军营教官和留落军人将自己特有的各门各派地方拳带到兰州,也有云游四方的道家佛家将自己的拳术留传到兰州。所以八门拳的实战技击特点特别凸出。
首先从历史层面看,自明代以来,是中国武术成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明代,多年来由于战争所积累的技击格斗术已经逐渐形成诸多风格的武术套路。同时由于民间结社的兴起,战争趋于减少,武术的观赏性、健身性、自娱性等功能扩大使得武术套路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形成不同风格和流派。武术理论在明代也逐渐成熟和系统提升。这时期先后出现了我国历史上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著作,如《武编》、《阵记》、《纪效新书》以及《武备誌》、《百打要谱》等。这些武术著作详述了战争中的战术兵法以及各种兵器射、弩、拳、棍、枪、筅牌、刀、剑、短兵的使用技法和当时流行的各门派拳术。武术理论的完备必然导致武术运动的繁荣,促进武术套路的流传。
其次从地理位置上看,兰州地处西北边陲,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这里既有地处边陲闭塞、经济欠发达的一面,又有过往客商较多来往流通的一面。兰州是扼守河西走廊的重镇,因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明代,由于蒙古骑兵的侵扰,西北地区常有战事发生。据初步统计,西北战事在明初期就有五次大的战役发生。明朝为了维护边境安全,自东面的鸭绿江虎头山直到西面的嘉峪关修建了6300公里长的明长城。但这仍然不能阻止蒙古骑兵的骚扰。在清代,陕甘宁地区的回民起义(1862-1873),左宗棠镇压起义收复新疆的战役及匪患的存在等,兰州周边成为政府设防派兵驻扎的重地(至今兰州周边还有很多带“营”字的地名。如郭家营、高登营、头营、二营等。这些足以证明兰州周边驻扎队伍之多)。这种战乱环境也造就了西北人尚武、强悍的民风。他们学武、习武、重视武术,一方面强身健体,另一方面还可看家护院。甚至在发生战事时也能参军作战,保卫家园。这种地理环境也造就了兰州人重武、习武的习俗。
再者从武术传播的渠道上看,新的武术套路传入兰州大致有以下几种渠道和形式:
一是军事人员的传播。本地驻军将士和民间武术爱好者的交流。以及从军队退役的将士到地方后的传授等。这就使得在军队中简捷实用的技击方法以武术套路或散打的形式传到了地方。兰州在这方面是有独特优势的。
二是人口迁徙带来的各派武术。兰州自古就是移民城市,自清以来就有东面(如山西、陕西、河南、安徽等地)的人为寻求生活迁徙而来。在迁徙的人中不乏习武之人。他们也成为传播武术的主要力量。
三是一些三山五岳僧侣、和尚、游侠等来兰后的传播。在宗教人士中也存在着不少会武术的人员,他们在云游的过程中也把传授武术作为讨生活的手段。还有一些武林高手,他们到处走动,拜访高手、名家切磋武术,也给兰州带来新的武术门派和套路。
当然还会有一些其他途径如在当地发生命案的人员跑到西北来躲避,为糊口而传授武术等等。传授渠道的多样和畅通与当地民风的尚武、习武习惯结合,使兰州成为最易接受外来拳种的地方。同时,武术的流传又呈现宗族化的特点,即在一姓宗族中流传和在有亲属关系的人中流传。如西固的许氏族和王氏族都是习武圈子中较有名气的姓氏,而这两姓还都有儿女亲家关系。
从武术流传的最主要因素人的层面看,兰州地区先后涌现出不少喜爱、痴迷武术的高手和名家。如李文禧、曹炯、曹清、郑江、龙四爷、王德成、陈登魁(人称八大王)、张百川、王福辰、裴子源、郭永忠、曹子玉等。
这一辈辈一批批武术名家高手不但认真教课授徒,传承着八门拳艺,同时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武术套路,创编新套路,从而完善了八门拳系统。这可以从许氏族八门拳谱中可以看出来,目前的八门拳拳谱有50多个徒手类的套路和70多种器械套路。这样庞杂、丰富的武术内容是其他任何一种门派所没有的,也只能是一代代武术家积累的结果,是不断吸收外来武术套路并与本地套路相融合的结果。兰州流传的一句俗语:“八门拳是个框,什么武术都可以装”。这就充分说明了兰州八门拳的包融性,有了这种认识八门拳中有岳氏连拳、少林拳的影子就不足为怪了。
从以上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八门拳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并拥有100多种套路,内容极其丰富的拳种,它的产生不可能只是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所创所传,它是中国武术在西北交流、融合、积淀的结果,是无数武术家先辈和一大批不知名的拳师集体发展,完善的结果!所以,在兰州黄河之滨产生这种带有黄河文化印证,军旅文化印记的八门拳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注: 未经本人不得串改!
甘肃省八门拳研究会
供稿人:陈永兴
2021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