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鞭杆
青海大有山传承人:赵成凯
鞭杆:也称短棍,三尺五,是棍的一种,属短兵类器械,在我国西北,特别是甘肃兰州等地极为盛行。鞭杆流行较广的有十余种,但较负盛名且不外传或极少传世的有“五阴、七手、一十三法。探海只打十八下,疯魔鞭杆不二家”之说。
鞭杆技击法是指鞭杆在实际运用中的技击方法,兰州地区的拳家门有招法、手法、打法、折招等叫法。它简单精悍,变化多端,迅猛快疾,稍把并用,有神出鬼没之妙用。虽然西北区拳家对鞭杆的演练和研究完成风尚,但平时技击法一般避而不谈。因此,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比赛,又或者是武术杂志中,有关鞭杆的史料和演练内容介绍甚少,实为憾事。
今逢盛世,愿将所知的历史久远,八门拳象中“鞭杆技击法”部分运用及特点,说说个人看法,使广大武术家批评指证,达到共同研究提高,使鞭杆技击法发扬光大。
在实际研修中,要想真正达到变幻莫测,得心应手,快速准确战胜对方的实战技击效果,仅仅靠“拳不离手”这种单一的演练取得好的熟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得制胜于对方的有效“功力”,否则一旦交手只会落得“棍飞人斜”的下场,此其一。
拳讲究“手、眼、身、法、步”,就“手”来讲,它在鞭杆的演练和实际运用中,起着十分独特的使用,因为手的手指,手指根、掌根、虎口以及掌面与鞭杆的每一个接触面,在实战中变招,换式发力,支力点的配合和灵活运用,与死把、活把、吞吐伸缩和爆发力的配合,以及在械中承受和化解冲击力的能力等多方面,起着微妙的主导作用。在鞭杆的演练和运用中,如果只具备了自身的完美和整体劲的发挥和运用,而没有真正掌握和理解或忽视了整个腕手,特别是掌面的各接触点,面的巧妙配合运用技能的发挥,那将是十分遗憾和错误的。这一点在实践中会得到验证,此其二。
鞭杆的技法即“招数”,一般都是由不同的技法动作组成,在鞭杆250余年的历史,由于前辈们的潜心钻研,提高和改造,总结出了提、论、点、扎、撩、擞、搬、砸、扭、扣、劈、挑、刮、拔、撂、飞、捅、盖、抽等20余种技击法,在实践中组合变换运用。
单招技击法没有武术套路舞蹈般的优美好看,这会使得求练技击法及功力者产生枯燥,单调乏味等不良的情绪,影响求功的长久兴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在武术的技击训练中,越是简单的“招数”,也正是最实用的动作,也是最容易制胜的技艺,恰恰也是武术真正的精髓和灵魂。然而,这也正是近几十年里被武术专业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所忽视的一点,时至今日,它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以利于武术的真正弘扬和发展。
所谓功力,是指在熟练掌握了技击法的基础上,自身膀臂腕手也应该是具备的,在竞技碰撞时,对所产生的的冲击力的承受能力和战胜对方的能力。假如不具备这种能力,在实践会发生要么技击不产生效力,要么就是棍飞人斜,甚至会伤筋断骨。即使具备了技击功力,在全面优势的情况下,实战时还应保持精力充沛,心气平和,轻松自然的“监敌”状态,才能发挥的灵活自如,得心应手,果断快速战胜对方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