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首页 - - 武术名家

张鸿骏
发布时间: 2021.10.24   |    次浏览
       燕赵大地多有慷慨悲歌之士,自古以来,这就是一片出武林侠客的地方。天津武林出了一位全国武术评级最高段位——九段,他就是张鸿骏。张鸿骏矢志不渝的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视为己任,他习武60余年,精研传统武术的同时,又吸收结合了现代科学,自创“心拳”。他把传统武术中的技击和养生结合起来,传播给广大群众,不仅在国内外赛事上取得了种种佳绩,也为推广武术健身做出了贡献。

【武术九段】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订并实施的一种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掌握武术套路技术和理论的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设晋级和晋段两部分。中国武术协会对于高段位的评定非常严格,尤其是九段。《中国武术段位制》里对晋升九段是这么要求的:获得八段以后,在工作业绩、武术科研论著、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影响极大,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九段。
张鸿骏于20185月,被评为中国武术九段,是天津市唯一的武术九段。可见其武术造诣,和对武术运动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都得到了承认。从天津体育学院毕业后,张鸿骏曾经担任天津武警总队散打队总教练和天津公安局防爆总队擒敌格斗总教练,国际级裁判,国家武术散打队教练。他在武术大赛中也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
1982年在国家武术推手试验对抗赛上获冠军,在比赛中战胜诸多武术名家;中国武术散打首批队员,对抗时以重拳驰名国内拳坛;天津武警散打队在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武警散打比赛团体冠军;2001年,张鸿骏受到香港商会会长、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香港武术协会主席霍震寰之邀前往香港讲学,与香港及国际武术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武术与武学交流。之后,还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派往东南亚多个国家,担任所在国的国家队和防暴队的教练;200588日龟鹤拳养生操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一等奖”,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相关书籍;200610月龟鹤拳养生操及游身推手荣获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集体项目比赛金奖;多次执裁中泰、中美搏击擂台赛;连续执裁著名的中国散打王总决赛。
20185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九段称号。
在他习武的60余年经历中,不仅在八卦掌、形意拳、螺旋拳、心会掌等拳法武功上有着很深的造诣,还自创“心拳”,全身心的投入到传统武术的推广活动中。张鸿骏倾毕生之心血致力于中华武术武学的传承与发展,矢志不渝,亲力亲为。多年来,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武术散手、推手、运动员,并在各种国际、国内赛事中,荣获金牌无数,战绩显赫。
在武术上取得的种种成绩,并没有让张鸿骏骄傲,反而促使他对武术的钻研和思考进入到更深的层次。在翻阅了大量书籍,又结合自身所学拳法的精髓之后,张鸿骏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门新的功夫“心拳”。这是他60年武学生涯集大成的拳法,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与武学结合的成果。
心拳武术套路特点是,在技术上将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讲究“形、意、神”的完美结合、统摄一气、归于一心;追求“心动形随”“形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的功法变化达到锻炼身心之目的,真正有助于修心养性、强身健体与延年益寿;更有助于自身大气魄、大胸怀、大格局与“浩然之气”的养成。

【师承来历】


张鸿骏自幼爱好武术,先后师从赵道新、裘稚和、张恩桐以及卜恩富、马庸等名师,练习过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意拳(大成拳)、螺旋拳、心会掌等多派传统武术。张鸿骏先生所学渊博,师承多人,又能融会贯通,将各位师傅拳法的精华传承下来。
张鸿骏对武术十分痴迷,在这方面也有着天赋。他十几岁就跑海河边,一边练拳,一边看别人练拳,想从中找到更值得学习的功夫。到了16岁,他分配进了第一机床厂,在厂里遇到了师傅刘振声。刘振声可能声名不显,但他是赵文标的徒弟,而赵文标是韩慕侠的外甥。
韩慕侠先生创办过武术馆,以强身健体、振兴中华为宗旨,实行免费授徒。他还曾在南开学校任武术教练,指导南开的学生锻炼身体。韩慕侠老先生是走武术创新之路的,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刻意创新,将形意、八卦等揉合在一起;又将南北八卦掌融会贯通,独树一帜。刘振声会十二摽手,这是韩慕侠悟出来的东西。他自己打败过俄国康泰尔大力士,过手时将其击倒之快,彰显了韩慕侠武术功底之深厚,正如拳谚所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一战让国人扬眉吐气。
在跟刘振声学习了十二摽手之后,张鸿骏在海河边练拳遇到了李鹏会。跟着李鹏会,他不仅学了武术,还学到了不少关于武学的礼节。但是李鹏会对武术的研究仅止于传习,并没有更新的内容。
当跟李鹏会学习不能更进一步的时候,张鸿骏想办法打听到了裘稚和,跟裘稚和开始练习螺旋拳。1977年恢复高考,张鸿骏就是以螺旋拳为应试拳法,考进了体育学院。考进体育学院他还是在琢磨传统武术。通过种种转折,找到了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的高徒张恩桐,拜在门下。张鸿骏将张恩桐的每个招式都用相机拍摄了下来,就在最后一张照片完成的第二天,张恩桐去世。这一组照片也就成了绝响。
在和张恩桐学习的时候,张鸿骏也结识了张恩桐的师弟马庸,他投身马庸又精学形意拳和大杆子。大杆子乃是武术器械之王,学好大杆子,才能更好的理解拳劲。马庸在此处有非常精到的研究,也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张鸿骏,使得他的武学更深入一层。
而后,马庸介绍张鸿骏认识了赵道新,他是一代宗师韩慕侠的师弟,“心会掌”的创始人。心会掌总结了拳术劲理机变动作,气力运行和运用,共计64式,逐动作予以诠释。赵道新提出,夫拳之物,量之不以多少,称之不以轻重,度之不以长短,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巧,动静不离,出入无间,莫测其极,莫知其象,始手无端,卒乎无穷,自成无意之中。所以隐而无形体,若不心领神会,何能意动即至?施而中规无所滞碍耶也。为此易名为心会掌,所以发好事者矣。
在张鸿骏遇到的老一辈武术家中,善于养生的,都活到了高寿,不够体恤自己身体的、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落下内伤的,则损失了寿元,这也引发了张鸿骏后来对武术养生的思索。                            

【心拳来由】


体育学院毕业后,张鸿骏一直活跃在武术界。曾经任武警总散打队总教练和公安局防爆总队总教练,国际级裁判。
这些头衔带给张鸿骏不少知名度,但是他觉得知名度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武术,而非让自己个人从中得到什么利益。武术界的大奖拿了不计其数,国内外知名赛事也执裁了无数场,带出的徒弟更是不少。除了这些,张鸿骏总觉得人生还有些缺憾。在武学中浸润了几十年,他对所学所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认为武术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发展。他意识到自己的缺憾应该就是让武术更好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武术,学习武术,强身健体,修心养性。
在多年修练、体悟执教和担任裁判的经历中,张鸿骏看到武术在传承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过去武术界有一句谚语:“宁传一套,不传一手;宁传一手,不传一口。”这“一手”和“一口”就是武术的精华。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之说,只要练习方法得当,每个人都可以领略武功的妙处。何不把这“一手”和“一口”融会在一起,集合百家之精华,配以简单易学的动作、优美的身形创编出一套简单易学,让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习它来强身健体益气养性的拳法,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甚至学习到武术的精华。
于是张鸿骏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在数十年习练中国传统武术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八卦掌的步法、形意拳的劲力、太极拳的连绵不断以及心会掌、螺旋拳等多个武术流派的精华,浓缩成六节健身操和六节游身推手,并不断完善,终于创出了一套简单易学的龟鹤拳养生操。这套养生操能更好地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其每一个动作又蕴涵着实战技击功能。
为了更好的推广武术,1989年张鸿骏创建了津武堂。他将龟鹤拳,结合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心会掌、螺旋拳等多个武术流派的精华,浓缩成六节健身操和六节游身推手。整套操在有氧运动中进行,节奏舒缓,简单易学,并极具观赏性,现在全国各省市都有人在练。2005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审定,龟鹤拳养生操被评为全国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一等奖,并被天津市体育局定为全民健身推广项目。2006年,张鸿骏率领他的龟鹤拳表演队参加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大赛,夺得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天津、广东、山东、黑龙江、河北等地电视台都专门推广介绍了龟鹤拳养生操。这套操还传到了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西兰、泰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津武堂的名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在此之后,张鸿骏将自己所有的拳法心得融会贯通,创立了“心拳”。心拳是心拳、合气健身操、龟鹤拳、游身推手、武韵养生拳、武舞归真拳等拳操的总称,源于儒释道及诸多拳法流派的精华思想,有“诚心守仁”、“诚心行义”、“诚心修身”、“练气修心”、“修真养性”、“万法归心”之意。中华心拳历经武学到心学、武术到武舞、武舞到心拳的演化集结过程,集养心之德、健身之形、武舞之美于一拳。
张鸿骏说意拳在传承中多次更名,被称为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至如今的形意拳。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形意拳大家王芗斋(张鸿骏的师爷)精研拳要,开创“大成拳”。形成了自家武学体系和武学思想。王芗斋的徒弟比较有名的有赵道新、张恩桐、马庸、裘稚和、卜恩富、姚宗勋等,其中赵道新创编心会掌,裘稚和创编了螺旋拳。张鸿骏得到几位大师的口授身传,学习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意拳(大成拳)、拳击、摔跤、螺旋拳、心会掌……经过几十年的钻研,舍短取长、融会贯通,才有了心拳的诞生。可以说,心拳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精华。
创编心拳,只为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国粹——武术传承下去,让我们神明体健、振兴中华。三十年来,跟随张鸿骏学习的武者和普通市民不计其数,津武堂的声望也随着广为传播。无论是武术界,还是普通人,都对津武堂有所了解。
天津人艺的导演丁小平已经年近九旬,是在津武堂锻炼的受益者之一。二十几年来她一直跟随张鸿骏练习,身体状态保持的非常好,她说每天都要打拳,自己的状态全靠跟着教练锻炼。
“要把精髓拿出来,在传统武术中加入科学性,让更多的人从练拳中养生。”这就是张鸿骏的锻炼理念。 “武术能塑造一个人强健的精神风貌,能塑造一个民族强健的精神风貌。《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国家现在提倡全民健身。我们这个合气健身操也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张鸿骏说。  “什么是传统武术?不是打一趟传统套路,或者穿着传统的中式练功服就是传统武术。传统是指武术的文化,是指武术的内涵,也就是武术的精髓。掌握了武术的精髓,虽形式上千变万化,其理却一贯。”

【心拳与心学的结合】

中国武学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文化,武术的产生就伴随着武学的产生,历代武术大师,都是武学的建设者、开拓者和创造者。
为什么叫武学?因为这其中确实蕴含着学问。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即指射术和骑术,已经和武术相关。盛唐的时候,文人必须会武,文武不分家,诗仙李白也有一身好功夫。武术中练拳就是以技术来体察修行拳理之道,无道无以阐拳。持之以恒修持的即是拳技千变万化的“理”,拳技以“理”推演出了拳技招式之阴阳、动静、虚实、刚柔的技击辩证思想。武术理论以最基本的辩证哲学思想为指导,更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哲学思想的表现程度和手段,呈现出武术诸多技法辩证思路,从武打技法中强化表露出来内在的人文情愫。
有“心拳”,就有“心拳”的拳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鸿骏数十年如一日,常练不辍,励精图治,笃行致远,潜心演练与研习中国传统武术功法,精读传统武学典籍及国学经典,结合自身所学的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心会掌、意拳、螺旋拳等多种武术流派的拳学精华,独家创编“心拳”。
心拳武术套路特点是,在技术上将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讲究“形、意、神”的完美结合、统摄一气、归于一心;追求“心动形随”“形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的功法变化达于锻炼身心之目的,真正有助于修心养性、强身健体与延年益寿;更有助于自身大气魄、大胸怀、大格局与“浩然之气”的养成。
心拳倡导“吾道一以贯之”之精神,总拳法及分拳法在设计上注重科学规范,动作招式要领完全符合人体生理学、运动学与养生学,功法独特,形式优美,武舞并蒂,常练常新,其一招一式蕴藏大美内涵,又不乏实战技击功效,具有“修心调气、养元归真”之明显效果。
张鸿骏说,他的师爷,形意拳大家王芗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精研拳要,开创“大成拳”。形成了自家武学体系和武学思想。大成拳的武学哲理依据有四:一、庄子“物物者非物”;二、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三、佛门禅宗“万法皆空,即为实像”“不思善,不思恶,还我父母未生时之面目来,”“无法无执”;四、王守仁“致良知”。
张鸿骏的“心拳”继承“大成拳”衣钵,并有所变化,融入形意拳、八卦掌、螺旋拳、心会掌等多种拳法,自创一派,也延续了“心学”理论对武术内涵的支撑。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阳明先生是从内外两个方面,内既是心、意,外既是身、物,这四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做到格物致知。“心”就是我们的本心、天性;“意”就是心之一动的意念;“身”就是我们的身体;“物”就是意之所在要做的事情。“知”即是“良知”,也即是心体本身。良知的“自知”即是“诚意”的内在原动力。按照理想状况,作为“心之所发”的“意”应同一于心体本身。这样,在“意”驱使之下的身体活动,一切视听言动即成为心体自身的直接表达与呈现,这就是“致良知”。“心—身—意—知—物”一体圆融的世界,即我们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
心是身的决定者与主导者,身是心的从属者与体现者,身体活动及其结果,实际上即是心灵状态的外向呈现及其实现。放在心拳中,所需要格的“物”就是架子和内劲。心之一动产生了意,意的本体就是我们认同的拳理,意之一动调动了内劲,内劲一动传达身体百骸,即做到了内外相合,知行合一。
三教一家,儒家存心养性,佛家明心见性,道家修心练性。心拳离不开心,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张鸿骏说,人身体的真精就是脑子里的思维,是你自己下决心想要干什么。如果把潜能变为现实,那就是很大的进步。武学里进步,就是创新,如果不创新就没有发展,心拳就是创新的结果。武术要传承传统里面好的东西,扬弃不科学,不能抱残守缺不进步。学无止境,武术也是如此,要不断创新发展。

【武术与养生】

谈到武术,大家想到画面可能更多是“华山论剑”“武林争霸”,张鸿骏说武术一方面的功能是技击,另一方面就是养生。现在人们工作忙碌,作息不规律,武术的养生功能可以调和人体平衡,让我们的身体得到滋养。
痴迷武术首先是积极的事,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另外可以防身,即使我们不伤害别人,也要防止被人伤害。练过武术,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都要比没有练过的时候提高很多,所以这是有助于我们处理应急情况。
当然生活中的应急情况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修身养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平平安安,能吃能动活到90岁是一种活法,声色滋味,饮食男女,一样都不少。每天躺在床上,身上插了一堆管子,也是一种活法,人不能自理,就失去了尊严。我们要用合理的运动,科学的方法,把代谢调整到最好,还得享受人生。否则寿命再长,又有什么意义呢。
武术养生就是让人既能享受人生,又延长寿命。你的精气神都在,身体健康平衡,工作起来更有力量,生活起来更美好。
现在好多人,吃饭之前先吞片药,或者先打一针,要么失眠,要么无精打采,这都是不正常的状态。武术养生,是要治未病,将你的身体不好的状态调整过来,让病消失在还没影响你生活质量的时候。
千锤百炼钢而造就其柔。千锤百炼,刚硬才能造成轻柔。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拳练千遍,身法自然。入门要入错了,纯属浪费时间,自己还没做对事情,还不懂的事情,是不能随便教人的。张鸿骏说自己练了60多年拳,要把最精华的东西传下去,让人们都能享受到练武养生的益处。

【武术与影视】

之前提到了“华山论剑”“武林争霸”,普通人所了解的武术,大部分是影视剧中,还有小说中的武术,这和现实中是有很大区别的。张鸿骏说,从拍西游记的时候就有人找他拍电视剧,水浒传也找过他,但是每次试过镜头之后都没有选上。后来导演说,太帅的人物演不了,反派又不够坏。
最后徐克的《散打王》选中了张鸿骏饰演其中的散打教练角色,张鸿骏说,这就是自己本色出演。电影里全都是真功夫,一边拍摄,徐克一边在旁边叫好。他还为剧中人设计了动作,真正的练家子做出来的动作,肯定不是只要好看,是有实战意义的。
张鸿骏说,影视剧为了拍摄好看,很多时候选择的是长拳,还有一些架势好看的表演套路。但在实际中,无论是技击,还是养生,都不会完全跟影视剧中一样的。武术技击讲究的是效率力量,而养生是修养身心。客观的说,影视剧对武术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这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误解,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但绝非上天入地的神通。

他曾经获得过全国武术的冠军,也执裁过国际散打和拳击比赛,深知武术的对抗性与健身性。如今创立心拳,重点不在技击,而在于让人们强身健体,享受人生。他说,武术九段是代表我过去的成绩,是武协对我以前练武的认可,今后我的任务,是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于心拳,受益于我们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