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为民:齐鲁大地的太极拳传承人
发布时间: 2021.11.05 | 次浏览
赵为民:齐鲁大地的太极拳传承人
在山东济南长清大学城北,有一座山叫“北大山”。北大山下,有一位太极拳名家。他痴迷太极拳,将太极拳传承视为己任,桃李遍天下,但仍认为自己只是渺小的“太极蚂蚁”。他就是赵为民。▲赵为民始终将太极拳传承视为己任。图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广场上,赵为民与学生一起练太极拳。图/何延海
01
“太极蚂蚁”与他的太极拳
小时候,赵为民身体不好,可他却有一个武侠梦。于是抱着强身健体的目的,他走上了探寻武术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赵为民先是在洪家楼附近的济南武术馆学习散打,后来又在西门附近学习“少林内劲一指禅”。随着年龄的增长、功夫练习的深入,赵为民感受到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要想学真功夫,必须拜师。于是,他四处打听,访高人拜名师学习武功。而与恩师李恩久的相遇,让他爱上了太极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李恩久是著名太极拳家、洪派太极拳掌门人。赵为民说,“师父不仅教我太极拳,还教我做人,教我如何带队打比赛。”
师父教得好,赵为民也练得刻苦。“记得刚学拳的时候,非常投入,每次都被看门的大爷赶着回家。”赵为民回忆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将陈式太极拳一路拳法学了下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为民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12年8月,赵为民被太极拳发源地授予“当代太极拳名家”荣誉称号;2013年,他的名字被收入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中国太极拳大辞典》;2014年他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中国武术七段”;2018年5月他当选山东省武术运动协会常务理事……
如今,赵为民俨然成为太极拳名家,但他却依然坚守着大隐于市的生活,从来不以大师自居,认为自己只是比普通人略懂一些太极拳,且多下了一点功夫而已。在其谦虚平和的外表下,赵为民自身已经与太极精神融为一体。
▲赵为民(左)指导学员练习太极推手。
02
包容万象的太极精神
“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点到为止,是不杀。”
赵为民说,切磋太极拳之前的抱拳礼就能体现这一点。“右手为拳,左手为掌,拳是攻击,掌是包容。”
在他看来,练武习武要先习德。《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太极拳亦是如此,目的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而其中练习的关键便是修炼自身。
拿太极推手(太极拳双人徒手对抗练习)来讲,最初练习的人总带着胜败之心,想要去推倒对手,但由于太极拳的特点是借力打力,这种心态下往往打出的力越大,自损程度越严重;只有站好自己的桩,管好自己的力,在保持自身太极体完整的前提下接招,方能做到“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然而,很多人往往向外求,忽略了自身的修养,曾经的赵为民也不例外,“年轻时我也轻狂过,跑去找别人挑战,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太极拳不是教人争强好胜,而是一个向内修习的拳术,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它的阴阳变化、平衡和谐之奥妙。”
在赵为民看来,太极拳有着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底蕴。“太极拳的拳理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道’虽长养万物,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太极文化有它独特的含蓄,从不张扬。”
▲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赵为民与获奖弟子合影留念。
03
融入年轻的血液,才算复兴
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众人沸腾的同时,也更加认识到太极拳传承的重要性。
这天可以说是赵为民这一年中最高兴的一天。但他认为,只有当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年轻人的价值观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传承。其实,赵为民早就为此慢慢蓄力,从1991年开始便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太极拳。然而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上世纪50年代,推广太极拳时只强调其健身作用,很多人误以为太极拳就是老年人的健身操。由于种种误解,赵为民不得不从年轻人喜欢的武术和散打开始,通过慢慢渗透,逐渐推广太极拳。
他传授太极拳,不仅让学生知道身体和力量运用的法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太极禅意,并从中反思进而顿悟。“太极拳的最高意境是‘禅’,在追求‘忘我’的境界中却又做到‘有我’,就是让人从‘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烦恼归于虚空,投入但不迷失,执着又不舍自在。这种境界下的价值观对年轻人做出正确人生抉择是非常有帮助的。”
“练习太极拳,确实提高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让他们静下心来,不骄不躁,这些都是赵为民老师的功劳。”学院的李发彬主任笑着说。
但是,传承太极拳是一项事业,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在学院的支持下,赵为民先是成立学校太极拳队,后来又成立了武韵武术协会(现在更名为学院武术协会),学院也因此成为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如今,每天清晨几百人一起练太极拳已经成为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太极拳也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学员。从2004年起,赵为民和学员们总共获得省级以及全国级比赛金牌39枚,银牌和铜牌更是数不胜数。更有学员毕业后去美国、德国、芬兰等地开了太极拳馆。随着他们组成的太极拳大家庭越来越壮大,太极拳传承之路也越走越宽。
来源:《金桥》
主办单位:甘肃天马武道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18215070622 总编辑;马原子 传真:
联系地址:中国.甘肃.临夏市 商标第34467136号 邮箱:632706790@qq.com 国作登字2020-F00978207
©2024 甘肃天马武道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2021001941号 公安备案62290102000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