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汤瓶七式门拳
发布时间: 2022.09.12 | 次浏览
回民汤瓶七式门拳
历史渊源
七式门拳种是以汤瓶壶为标志的回族武术,亦称骑士拳、快马弯刀拳、七式等。唐代文物中就出现有汤瓶击垒图的武术招式,因此推断七式门武术在唐代已形成雏形。后在清康熙年间,由开封回族武师博采众长而正式创立汤瓶七式门。七式门武术是中华武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回族人民武勇精神和超凡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七式门武术在宝鸡已有百年历史。杨茂财先师 (1910-1994年),河南开封人,成长于武术世家,自小随二哥杨茂松(开封东大寺武术大学长)在开封东大寺(大清真寺)武学堂学习七式门武术,是七式门泰斗穆松林先生的得意弟子,与穆湘元等并称为七式武功奇才。1926年,杨茂财担任中国伊斯兰教大阿訇达福生的保鏢到了西北,后来留居宝鸡,住在金台观下大同路(现引渭渠边),择徒传授查拳与七式门武术。解放后在建筑行业工作,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在工作之余重新传授武艺,回汉弟子尚众。杨茂财大师的弟子中出类拔萃者比比皆是,如:秦宝成、马保平、郭桂荣、沙振清、王金宝、陈刚、王勃成、崔峰、候玉顺、郭宝林、李玉琴、王文凯、王欣荣、蒋承翰等。
(郭桂荣)父亲久访名师知晓七式门之精妙,故托秦宝成引荐,(郭桂荣)才得以拜在杨茂财先生门下为入室弟子,正式开始了回民七式门武术的严格训练。杨师父的弟子人才辈出,在武术演练、实战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秦宝成师兄八十年代初应聘担任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第一任总教练,后又移居江南担任浙江省平阳武校总教练,一直从事武术教学工作,是一位德艺双馨备受尊敬的人物。侯玉顺师兄将七式门部分武术艺术化,进一步升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是宝鸡进入影视界第一人。马宝平师兄是典型的文武双修人才,学文习武并行不悖,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甘肃省工作,从副县长到商学院院长,再到省参政室副主任,成为了党的高级干部。七式门武术是他强身健体、刚毅不阿精神的载体。这些足以证明,七式门武术是高深的训练方法和文化内涵的交织,从艺术展现到人品熏陶、从哲学思考到社会科学变通能力的培养,方方面面都让练习者收益。八十年代后,杨师傅又收了几位弟子,如崔锋、魏尤、郭宝林等,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崔锋从军时曾在武警部队全国散打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退伍后在宝鸡开办了伊斯兰武馆授徒传艺。
1994年,杨茂财先师85岁逝世,现在金台区武术协会郭桂荣会长又继承了发扬光大七式门武术的接力棒,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武术精神,做好传承汤瓶七式门武术工作,做好非遗文化保护,为弘扬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社会接近全力,尽绵薄之力。
项目简介:七式门拳
七式首先训练沿脚脖。沿脚脖分捌手和扣手,顺步和丁步两种。宝鸡杨茂财老师是七式穆家派传人,教习的是扣手和丁步。
第一势,汤瓶势,也叫快马弯刀式。唐代文物中出现了汤瓶击垒图己经说明七式门武功在唐时已具雏形,并委以龙形。
第二势,抹手势。回族在练功或比赛前要进行阿布黛丝,即洗礼,以虔诚之心演绎出的大势,并委以虎形。
第三势,旱游船势。据说隋炀帝开运河,曾令五百宫女牵纤在旱地行船,左歪右斜,颠簸不已,刚柔缓急,得名旱游船势,并委以豹形。
第四势,辘轳势。七式先师取辘轳绞水之时的轮轴、杠杆等力学原理,以鹰鹞盘旋之势创立了辘轳式,并委以鹰形。
第五势,夜行犁势。犁地破土,悄然无声,其渗透力极强。七式先师以蛇之伸曲、缠绕、多变无形之功,创夜行犁势,并委以蛇形。
第六势,兽头势,也叫收头式。屋脊兽头为龙子,高瞻远瞩,气势恢宏。七式先师用猿之攫手和掌、勾用法创兽头势,委以猱形。
第七势,插花势。身如荷叶脚步稳,趋吉避凶最要紧。飓风掠大树,树变形欲折而抗力亦巨;风力稍懈即还原状。先师以鹤之抖翎之功,以掖拳插掌之力创插花势,委以鹤形。
七式门拳法风格特点:
动作虚实变化大,身体张合吞吐;步法进退趋避,架势偏低;以练根子(腿)为主,主练下盘功夫,布局开阔,拳术套路多在拗中求顺,节奏清晰,动静分明。演练过程中眼法敏锐,心法慧勇,手法精妙,步法迅速,身法灵活。
要决:“七式武功尚技法,踢打跌撞带擒拿,俱知郑穆两家传,劈抹摇辘犁收插”。七式门武术是中华武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回汉人民武勇精神和超凡智慧的结晶,他具有系统的训练方法、精妙的技术方略、独特的修持方式和优秀的养生理念和健身内容,融会贯通了多种思想文化的成就,一直被誉为回族武术的瑰宝之一,在武术界一直享有盛誉。